(相关资料图)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我们从中得知:诸葛亮在北伐上懂得收兵、懂得节制。史料中有这样的记载:「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以后,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于是考微劳,甄烈壮,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天下,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可见他并不是一味的穷兵黩武,虽然连年发动北伐,但有做到有效限度的节省,并没有像之后姜维那样大耗国力、劳民伤财。
另外还有别的史料也有提及,写道:「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如果诸葛亮真的劳民伤财、大耗国力,为何他死后还有很多百姓会心甘情愿的为他立庙呢?
然而,诸葛亮的北伐行为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1.以传统的儒家观念来看,曹魏的确是汉朝的篡逆者,诸葛亮身为汉相、身为汉民,他没有责任与义务去尽心尽力去北伐吗?对他而言,曹魏是狂徒、罪臣,他身为大汉臣子,难道没什么理由去打复国之战,以履行自己身负的使命吗?
2.战争的确对老百姓不是很好,但看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而根据历史资料中对诸葛亮的记载,由此可见,诸葛亮在北伐过程中有尽力不去骚扰陇右百姓,足见其爱民之心。
3.弱小的蜀汉不先打过去,难道能保证强大的曹魏不会先打过来?若曹魏先进攻蜀汉,难道就不算引发战争、不算生灵涂炭吗?
4.以整个三国历史来看,蜀汉的确最先灭亡,而且是因为姜维北伐过度、大汉皇帝刘禅晚期的昏庸而种下了毁灭性的后果,但与诸葛亮的北伐没有什么关系(就如前面说的「北伐节制」)。而且从三个国家整体政治来看:蜀汉是最清明的。即使汉后主刘禅后期因错信黄皓而朝政日下,汉国由于诸葛亮、费祎、蒋琬、董允累积下来的努力,到灭亡为止的政治风气还算清廉,刘禅本人也没有残害忠良的纪录;魏国自司马家专权后,发生不少流血的政治斗争,可说是相当黑暗;吴国的末代皇帝孙皓根本就是「纣王」,不但荒淫、暴虐,还设计许多不人道的刑具,吴国许多忠良死在这位暴君的手上。从政治的角度来看,个人还比较希望蜀汉统一!
5.后来晋朝从曹魏过继过来的结果来看,统治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更没有阻止「五胡乱华」的爆发。这样来看,中原的百姓有比诸葛亮北伐时更可以安居乐业吗?历史没有绝对的!就算曹魏没有被篡,但能保证一定可以给老百姓好日子过吗?以曹魏后期的政治状况来看,能确定绝对让人民更好吗?诸葛亮北伐的出发点也是认为对蜀中百姓会比较好,有如何能断言他的做法肯定是错的呢?从诸葛亮的政治手腕来看,又怎么能断定他统一中原后对百姓的生活会更差呢?
总而言之,诸葛亮对我来说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他以法治使蜀汉的政治良好、他执法起来公正无私、他北伐过程里尽量不扰民众、他鞠躬尽瘁且死而后已,使我不得不佩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