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人欢度春节的点点滴滴

人民网澳门1月28日电 (记者毛磊)妈阁庙前,香烟袅袅;十字街头,张灯结彩……澳门街头人人互道恭喜发财,充满传统节日浓浓的年味,一系列“新春大餐”也即将出炉:琳琅满目的年宵花市、美轮美奂的花车巡游、耀眼绚烂的烟花汇演,市民和游客热闹过大年。

在澳门这块瑰丽与鲜活的弹丸之地,传承延续着中华文化传统的精髓,弘扬发展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澳门人欢度春节浓郁气氛的点点滴滴就是最好的体现。

今年在澳门各主要街道、公园、广场、休憩区等,都摆满彩灯、鲜花或生肖虎扮靓新春。以“金虎游新春”为主题的花灯装饰,通过传统的题材和夸张的色彩,尽情挥洒着对虎年到来的欢呼,将澳门议事亭前地这个传统游览胜地装扮得花团锦簇,吸引许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拍照。

每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年货齐全种类多样的“年宵市场”通常会在塔石广场和祐汉公园两处地点鸣锣开张,售卖年花、小食及传统贺年礼品。在粤语中,“花”与“发”谐音。因此,年花是澳门市民为新年讨吉利必购的物品之一。

清新淡雅的水仙、绚丽多姿的蝴蝶兰、姹紫嫣红的银柳、金灿灿的五代果……澳门人的春节里,总是不缺年花的点缀。漫步于澳门公园、街头,随处可见盆盆黄橙橙的金橘,舒展着绿叶,沐浴着冬日暖阳,带来人们“大吉大利”的期许。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

澳门人真正地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二十八”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晚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而与家里人一起吃的“团年饭”则是在年三十除夕之夜。为了这顿“团年饭”,澳门人往往要提前很多天去采购年糕、发菜、生菜、鲤鱼、瑶柱、干鱼、腊肠等食材,糖莲藕、糖冬瓜等零食。其中,年糕寓意“年高”,发菜寓意“发财”,都映衬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在澳门热门景点渔人码头,街市已经换上喜庆欢腾的节日盛装,多家餐厅精心准备各具特色的新春菜单,与市民及旅客一起迎春接福。

澳门三大古刹——妈阁庙、莲峰庙及观音堂,每年都保留着农历年三十上头香的活动。往往附近几条街道排着长长的进香人流,络绎不绝,通宵达旦,车水马龙,水泄不通。

澳门例行的“初一金龙献瑞”巡游活动,“金龙”穿梭于澳门的大街小巷,“财神”则前往大三巴牌坊和议事亭前地向街坊百姓拜年并派发利是及纪念品。到了农历正月初三,澳门旅游塔对出海面往往会举行烟花汇演,以璀璨花火与全城共贺新禧。

春节期间,澳门中华总商会、同善堂、各同乡会及众多社团,纷纷举行“团拜”及连串贺岁活动。社会上会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亲朋戚友之间互相走访聚会,洋溢热闹喜庆的气氛;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新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澳门是龙狮文化最为活跃的地区。每年从大年初一开始,精彩的舞龙舞狮巡游表演将从大三巴牌坊出发,途经议事亭前地、妈阁庙、澳门渔人码头、凼仔官也街以及龙环葡韵等地巡游。

为了保障城市安全的同时又不乏年味,澳门特区政府每年都会安排“燃放爆竹特区”,允许游人在区内燃放爆竹。“燃放爆竹特区”位于近海的开阔地带,所有的爆竹摊档必须持牌经营。每到跨年时刻,砰砰作响的爆竹和漫天飞舞的烟花,带着人民的祝福飞向海天尽头,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大年初二,是澳门传统的“开年”日。为什么初二“开年”呢?这是因为,传统上年初一是不会杀生的,而“开年”则开始首度杀生。此外,澳门人还笃信这样一个传说:年三十晚至年初一是众神休息的时间,到了初二,便是神仙开始“工作”的日子。“开年”日要吃“开年”饭,这餐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开年”过后,澳门会继续沉浸在中国传统春节气氛中,直至元宵佳节大家赏花灯、猜谜语、吃汤圆,欢天喜地,玩龙舞狮,将春节的气氛推向另一个高潮。

春节作为澳门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在澳门一脉相承的重要体现,其内涵丰富、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多彩多姿的习俗活动,具有重要的地区民俗文化研究价值。而春节作为家庭和人们欢聚的节日,发挥着宣扬小区关怀、凝聚感情、传承社会伦理的作用。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3 亚洲都市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