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叹一声,小麦回不去了!_即时看

今年有农产品市场的波动可以说有两个“没想到”:


(资料图)

一个是近期的豆粕,在大跌之后又再次大涨, 并且涨得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度冲破前高;

而 另一个就是小麦的大跌。

而与豆粕不同的是,小麦这一跌后,却起不来了。

小麦的下跌可以说没什么预兆,因为在春节后,小麦还呈现出了一番“虚假繁荣”之势,也几乎是唯一个在春节后仍然上涨的谷物了。

但是随后的突然大跌,令市场大惊失色。

小麦共经历了3波下跌:

第一波从1.6-1.65元/斤的位置跌到了1.55-1.57元/斤时暂时企稳,但稍作休息后又开始了第二波下跌。

又从1.55-1.57元/斤跌至1.52-1.53元/斤,但紧接着又直接跌至1.4-1.43元/斤,可谓是断崖式的下跌,并且最低价格已经跌破了1.4元/斤。

这显然大出乎市场的意料,因为在前两年,小麦的价格基本都在1.6+以上,甚至还几次冲上了1.7元。

就拿去年来说,小麦的开秤价格就不低,算上收购成本以及存储费用等,持粮主体的成本都在1.6元以上了,而当前的麦价却跌到了1.4元上,持粮主体欲哭无泪。

小麦“失重”后,市场开始重新寻找平衡, 但新的平衡在哪呢?谁也说不清,都在观望和试探着。

但经历了这一跌后,小麦已经回不去了:

首先,是价格回不去了。

对于现在的小麦来说,1.6元/斤比西天取经还要遥远,而且上次小麦的上涨,也是在刚刚触及了1.5元/斤以后,就再次掉头下跌,显然是上涨无力。

一是供需格局变了。

前两年小麦供需呈现偏紧的格局,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需求增长,小麦流入饲料后,需求得到极大提升;而另一方面,前年小麦质量分化,使得供应偏紧。

于是在供需偏紧的情况下,为小麦的上涨奠定了基础。

但今年这个局面变了, 去年小麦增产丰收,并且进口小麦也继续超过配额,而需求回落,使得今年的市场呈现出供强需弱的格局。

二是国际供应宽松。

在去年国际粮价的上涨中,涨幅最大的恐怕就是小麦了,但涨得猛也跌得狠,随着市场对于俄乌冲突影响的消化,以及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小麦陆续丰收,使得全球小麦的供应呈现出宽松状态,价格自然也大幅回落。

其次,需求也回不去了。

国内小麦需求主要包括食用、工业以及饲用需求,其中 在2021年,小麦进入饲料领域的数量大约为3500万吨。

但是自去年小麦需求开始回归口粮,而口粮需求每年波动不大,相对稳定。 虽然随着小麦价格的下跌,与玉米价差进一步缩小,使得部分地区小麦再次进入到了饲用领域,但是小麦也很难再大量流入饲用了。

一方面,小麦是口粮,口粮的安全是第一位的,用 口粮来大量补充饲料用粮不会是常态现象;

另一方面, 玉米的替代有很多选择, 比如陈化稻谷,比如进口玉米及高粱、糙米等,小麦并不是唯一选择。

第三,情绪回不去了。

情绪虽然不能改变市场的供需,但是对于价格的波动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情绪这个东西非常易变,价格持续上涨时,看涨情绪就增长;反之价格持续下跌,看跌情绪又随之而起。

自小麦失控大跌以来,市场的看跌情绪已基本达到了高峰,想再提振市场情绪恐怕并非易事了。

第四,粮价的“牛市”回不去了。

过去两三年,粮价走出了一个大“牛市”,但现在助推牛市的这些因素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比如疫情的影响已基本消退,而市场对于俄乌冲突也逐渐消化,美联储也从疯狂印钞到激进加息, 虽然部分大宗商品仍在波动,但整体大势已去。

在这样的背景下,粮价大涨的“牛市”也随之而落了。

不过也不必过于悲观,虽然当前小麦压力山大,前有新麦上市,后有投放增加,压得小麦有点喘不过气来,虽然过去的巅峰难再,但 后续随着新麦上市逐渐震荡企稳后,麦价有望回升至合理区间。

感谢阅读!随手点赞,给个支持。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3 亚洲都市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