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文:探秘广东最古老的龙舟制造和维修基地:上百条“冠军龙”的诞生地

鼓声隆隆,船桨起舞,千舟激浪,万人空巷。端午至,珠江及广州大小河涌之上龙舟跃浪,奋楫争先;两岸旁,看台观众摇旗呐喊、振奋精神。千百年来,珠三角水乡人平日沉睡着的“龙舟基因”,在端午时节被唤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船会端午,一水寄乡情。龙船里有速度与激情、友谊与祝福、创新与传承。那么就以龙船为引,让我们走进水乡人的世界。

造“龙”

▎制作技艺迄今已140多年

厂房里挥汗如雨,木屑纷飞,工匠们一锤一刀手工雕琢岭南水乡人的图腾——龙舟。

河涌边,绿树掩映,一座座低矮厂房成排矗立;厂房里挥汗如雨,木屑纷飞,工匠们一锤一刀手工雕琢岭南水乡人的图腾——龙舟。

这里是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上漖村,广东最古老的龙舟制造和维修基地。上漖村龙舟制作技艺迄今已有140多年历史,历经六代传人,不少简易厂房都是“百年老字号”。直到现在,珠三角九成的传统龙舟都来自这里。

上漖村所在的洛浦街沙滘岛,珠水环绕,河网纵横,水运交通方便,是造船的天然良港

▎选用可保存百年的坤甸木

对于广东人来说,造一条新龙舟是极为隆重的,广东龙舟讲究传承,造一条新龙舟就要一代一代传下去。据番禺龙船世家第五代传承人黄剑挺介绍,20世纪80年代,一条龙船的造价要1万元,“当时可以说是‘天价’。”

番禺龙船世家第五代传承人黄剑挺

如今,制造龙舟主要使用两种木材,坤甸木和杉木。使用进口的坤甸木做的龙船密度高、质量好、耐用,需要藏在湿泥里隔绝空气保存。而用杉木做的船轻、吃水浅,起步快,平时需要吊挂起来保存。

上漖龙船厂选用的是坤甸木,这种木材可以保存100年。关于木材的选择,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上漖村出现了最早的造船师傅黄弘。黄弘将技艺传授给黄寮。黄寮自创“柱利”船厂,以造龙船见长,兼造其他木船。珠江三角洲常受台风侵袭,龙船在波涛汹涌的“龙舟水”中,时有船体被冲击破坏甚至破裂翻沉的危险。为了让龙舟更加坚固耐用,经过反复研究实践,黄寮大幅改良了龙舟的制作工艺,还创新性地引入坤甸木作为制作龙舟的材料。“这种木头产自马来西亚,越泡越结实,所有现存的百年老龙基本都是坤甸木做成。”黄剑挺介绍。

制作龙舟中

▎多道大工序近20天完工

制造一条龙舟,到底需要多久?这就得从龙舟制造工艺说起,传统的龙舟制造主要包含多道大工序——扎底骨、制脚旁、上大旁、扎彩盘、钉花旁、钉夹旁、扎龙缆、上油打磨,“再细分则约有数十道小工序,即便在现代设备的帮助下,仍然需要20天的工时,才能做好一条龙船。慢工出细活,好的龙船急不来。”黄剑挺说。

而针对不同的水域特点,龙舟又各有不同。在珠江流域的西江水系使用的龙舟称为“鸡公头”,而东江水系使用的则是“大头狗”。

这是因为西江水系的“鸡公头”龙舟细长狭窄,龙头造型干练,远看像只公鸡,适合在浅窄多弯的河涌中行驶。东江水系的“大头狗”船身宽阔,平底,驶起来平稳,龙头造型稍宽胖些,适合在宽阔浪大的江面上行驶。

实际中,珠三角地区的龙舟以竞渡为主,普遍采用上漖村生产的“鸡公头”龙舟,样式好、密度高、划得快、够坚牢。而上漖村龙舟则是“鸡公头”龙舟制作技艺的集大成者,其掌握的侧立偏差控制、掌口、钉眼处理和船体设计四大独特技术,具有不可替代性。

▎一个月来船厂已“爆单”

记者探访当日,临近端午,这是上漖村龙船厂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

“今年龙船鼓响得特别早”。今年年初,黄剑挺就感受到这个信号了。年初,黄剑挺负责的龙船厂收到了不少从广州发来的订单。“龙船代表村子的形象,每年都要帮龙船打扮一番,有些村子每隔几年翻新龙船,以光鲜亮丽的形象去游龙探亲。今年农历二月初二猎德村就早早起龙,11条龙船都送到我们厂里翻新。”黄剑挺算了下,今年新龙船订单有13艘,旧船翻新的有四五十艘,一个月左右,他的船厂就“爆单”了。

除了本地的订单,还有不少龙船厂接到外省的订单。在记者探访当日,上漖村陈汉慧龙舟基地的工匠正忙着为一艘即将竣工的龙舟修补钉缝。黄褐色木屑覆盖地面,木香弥漫在空气中,几位光着膀子的工匠围着一艘龙舟忙得热火朝天。70岁的曾师傅介绍,“这条龙舟是江西一个村子订的,还有几天就要运走了。”

雕“龙”

▎“80后”龙头雕刻匠人

造型迥异、各具神韵的龙头赋予一条条龙船独特意义。广州有一群龙船头尾制作匠人,他们传承着匠心匠艺。

龙头被尊为龙舟的“灵魂”,是可拆卸的独立部件。造型迥异、各具神韵的龙头赋予一条条龙船独特意义。在广州,有一群龙船头尾制作匠人,他们传承着匠心匠艺。

说起龙船头尾制作技艺,不得不提一个人——梁镇洪,他被称为广东龙头雕刻大师、最后一名“龙头大哥”。广东龙船头雕刻风格是在他手上定型下来的,国际标准龙的龙头也是沿用他改良后的款式。2018年,梁镇洪离世。他的徒弟“80后”的崔俊贤以及一群年轻人沿袭了他的手艺,继续制作龙船头尾。

作为龙船头尾雕刻技艺番禺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崔俊贤始终记得技艺源头,“每一次制作新龙头,就像一场考试。拿起刻刀,我仿佛在和师傅对话,雕刻得好不好、有没有神韵,总是在心里反复问自己。”这些年,崔俊贤沉下心来锤炼龙头雕刻技艺。

崔俊贤

龙头

“学习龙头制作,要摒弃浮躁。”崔俊贤表示,在鼎盛时期,师傅一年可以制作龙头70多套,而收自己为徒后只收30多个订单,“剩下的时间,师傅就用来教我。”师傅的用心传授,让崔俊贤有强烈的责任感。他认为,龙头雕刻除了是一门手艺,更多是对人们的城市记忆、乡村记忆的再现,“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重现老龙头传统神韵,唤起人们的记忆与情怀。”

除了崔俊贤,广州龙头雕刻还有另一位后起之秀——“85后”龙船头龙船尾雕刻匠人张伟潮。

1987年出生的张伟潮从小就对龙舟感兴趣。在岭南水乡长大,从小就跟着父辈上龙船“游船河”。幼时的耳闻目染让他对龙舟文化有很深的感情,长大后继承了家族龙头制作这门非遗技艺。

在张伟潮看来,龙头龙尾透露的是地域文化,传承的是历史。因此,这项古老技艺的制作和传承需要一代代人的“匠心”“匠魂”,需要读懂地区的文化特色,需要传统手艺与现代技艺、现代设计结合起来,以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新的生命力。

一个龙头从设计到雕刻成型,需要倾注制作者大量的心血,在设计草稿落笔之前,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相关书籍、史料,全面地收集资料与素材。张伟潮介绍,不同的地区文化会孕育出不同的龙舟。在东莞,龙头会偏大,粗线条;在广州,龙头比较小。竞技用的龙头更加威风;而用于巡游的龙头会偏温和,隐约透出笑意。

今年,张伟潮一共接到了30多个龙头制作的订单,也就是说要设计出30多种不同的龙船形貌。他带着6个徒弟把30多条村走了一遍,从村史和村民口述中提炼当地文化符号,反复探讨后才确定龙船的形态。这个过程非常辛苦,每艘龙船的细节要各异,很考验设计能力。

“作为一名传承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手上的非遗项目体现当代价值。”张伟潮说,过去,这些手艺可能是一个人养家糊口的技能,现在则要考虑如何更好地让它发光发热。

上漖龙舟制作基地龙船世家

修“龙”

▎补漏、打磨、上油完成翻新

多年来坚持上门修龙船,黄剑挺说这是祖辈流传下来的传统,“父亲曾说过‘上门维修是龙船世家百年声誉的根基’”。

今年的五一假期,黄剑挺不在自己的龙船厂里,而是忙于上门服务。整个假期,他都在大龙街新桥村龙船坞为刚出水的龙舟翻新打磨。“龙船在水里藏了三年了,今年要把前三年没干的活儿全补齐。”

新桥村龙船坞位于车水马龙的亚运大道旁,远看似一座大仓库,近看却别有洞天——新桥村11条龙舟藏身于此,被保护周全。黄剑挺带龙船维修工匠为这条村的5条龙船进行补漏、打磨、上油,最终完成翻新工作。

“补漏要把显示有缝隙的地方全部扒开,清理积尘后重新咬合拼接,以保证不漏水。打磨刷漆后,龙舟看上去更光洁亮丽,之后再装上龙头龙尾、罗伞、旗帜,龙舟便焕然一新。村里的一条龙船出去探亲访友,代表着这条村的形象,所以村民都想将本村的龙船装扮得漂漂亮亮。”黄剑挺说。

记者采访的这天晚上,黄剑挺和修船师傅趁着夜色专程赶到江门鹤山修龙船。“客户反映龙船有点软了,我们赶紧赶过去调一下将军柱和龙筋。”黄剑挺解释说,一条40多米的龙舟,在水中高速划动就像在“跳舞”一样,年久使用会导致“龙筋”松动,船身变软。

“龙筋”其实在上漖龙舟制作工艺中叫“龙缆”。龙缆相当于桥梁的斜拉索作用,配合将军柱,把龙舟前、中、后三段主心骨用拉索的形式拉紧形成牵扯力,牵引几十米长的龙舟,比赛时龙舟翘动会使龙缆的松紧度发生变化,龙缆之间的牵引使得龙舟张弛有度而不失牢固。“为什么叫龙缆而不是龙筋呢,因为一百多年前这个结构用的就是一条粗缆绳,上漖造船工艺人把缆绳改良为坤甸木结构,强度更强而且经久耐用。”黄剑挺说。

多年来坚持上门修龙船,黄剑挺说这是祖辈流传下来的传统,“父亲曾说过‘上门维修是龙船世家百年声誉的根基’,外出维护龙船我们船厂不赚钱,收的工钱全部分给师傅,算是工人的福利。”

“老龙”档案

猛龙过江,各显神通。上乘的木材和巧妙的工艺,让一众龙船得以保留了数百年。其见证了百年岭南河涌变迁,也见证了岭南水乡人们坚韧不拔、团结奋发的精神。

荔湾泮塘仁威老龙

荔湾区泮塘村的“仁威老龙”建造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也是目前荔湾公认的老龙。仁威老龙的“仁威”出自泮塘曾经的地名——仁威乡,它是一条传统男子长龙,全长38.3米,宽约1.2米,重近三吨半,由两棵分别原产自婆罗乃(文莱)、婆罗洲(马来西亚)的坤甸木打造。

“仁威老龙”

沙亭“龙船乸”

番禺“龙船乸”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龙头、龙尾上,龙头独角无须;一般的龙舟的龙尾是弯的,“龙船乸”的龙尾则是直的。

在沙亭村的东潭屈公祠,记者见到了“龙船乸”的龙头和龙尾,与其他虎虎生威的龙船不同,龙船乸金面青鼻,独角无须,龙头上还梳着一个髻。其中标号“一号”的龙头据称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墩头老龙是棕红须

石楼东约“大乌龙”

石楼东约“大乌龙”的龙头始造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其造型全国罕有。大大的独角,头两侧各长一翅,额头饱满犹如满月,伶牙俐齿,舌头欲伸未伸,上唇和下颌配合得非常完美,咋看凶猛非常,细看实则是微微含笑。龙头贴金打漆、造型威猛、征战无数。

“大乌龙”长约十二丈,船身比一般所见的龙船略宽,船底扁平,行进时显得特别稳重,远看就像威风凛凛的黑将军。它不仅是番禺乃至珠江三角洲一带有名的龙船前辈,还是当地的“龙船王”。旧时乡间斗龙,时有打斗纠纷发生。有时两只龙舟起了争执,只要请来“大乌龙”做和事佬,最后都会握手言和。

车陂“东坡号”

“东坡号”原名“乌龙公”,进入21世纪才更名为“东坡号”。造于1868年,龙船总长38米,可承载多达86人,几乎每年车陂龙船景都有它的身影。

经过岁月洗礼,村民决定让“东坡号”老龙光荣“退役”。去年5月14日,复刻版新“东坡号”龙舟骏水并回村游龙。仿照老龙新打造的新东坡号船总长度39.2米,比老龙长10厘米左右,船身最宽处1.22米,船体厚度在老船的基础上加厚了一倍。

“造龙秘笈”

选材

龙舟船身木料一般为坤甸木、柚木、楸木、杉木,上漖龙舟的制作以坤甸木为主。

开料

优质青坤甸木必须从东南亚进口。单一的供货途径导致价格居高不下。而木料成本占龙舟造价比重高,为选好木料、压减成本,龙舟师傅往往守着码头,待木材一上岸就去挑选长、直、粗、无裂纹、少“结”的上乘木料。

开料(锯木)时,为尽可能提高木材的利用率,上漖村龙舟师傅一般采用“七刀法”。第一刀锯一条4厘米的底骨;第二刀锯两边的花旁;第三刀锯大旁;第四刀锯大旁单中;第五刀锯的时候先“反针”,再锯龙缆;第六刀锯花旁;第七刀锯甲旁、底骨缆、龙筋。也就是说,宽度大、延展性要求不太高的大旁、花旁用中央部分木料,较窄、延展性要求高的底骨、龙缆、龙筋多用靠近树皮部分的木料。这样既保证了利用率,也保障龙舟的质量。

制作

材料准备好后,工匠选择良辰吉日为新龙舟的木料开线落墨,为第一根立起来的龙骨架簪花挂红、焚烧香烛,仪式庄重。接下来开始整条龙舟的制作,具体包括选料、开界、起水平的固定位(桩位)、平衡固定底骨、钉脚旁、上大旁、扎彩盘、上龙筋、安装花旁、安装夹旁、上龙缆、抛光打磨、上油漆、装龙头龙尾等14个大工序、33个小工序。采用电动工具辅助后,龙舟制作工期一般为100工时,需要2~4名工人连续工作15~20天才能完工。若采用传统的手工工具,所需时间更长。

四大独特技术

1 侧立偏差控制技术

整条龙舟不论是长龙还是短龙,侧立偏差不会超过1厘米。造船师傅在制作龙舟时,会从选料、制作中时刻把握尺度,严格进行技术控制,确保侧立偏差在可控范围。侧立偏差少,龙舟运行过程就不会出现方向偏差,达到既平稳又快速的效果。

2 掌口技术

以前的龙舟最多只有20多米长,为什么广州龙可做到40多米?秘诀就在掌口技术。掌口即指木头与木头之间的接驳口。上漖村龙舟掌口密,容不下一根头发丝,而且不会散口和裂口。上漖龙舟最高超之处是不利用任何黏合物质,全靠人工仔细地凿出各种规格的咬口,再仔细地磨平。

3 钉眼处理技术

每口钉眼都用几件工具才能完成,力求高密度,因而整条龙舟不漏水。上漖龙舟制作技术中,龙舟制作技师会针对不同需求而进行“一对一”设计,设计出多种形式的钉眼。如:在花旁处采用“品”字形设计,在交山处则多为“八”字形的设计。

4 船体设计技术

龙舟制作技师根据每条船所要求的长短宽窄和吃水深浅,对水局(包括龙骨两侧的旁开倾斜度、高矮度以至座位等)都有一套既完整又不尽相同的尺寸以及既精密又合理的结构布局,使龙舟真正能做到划得稳,去得快,够牢固。

上漖村与龙舟的故事:珠三角九成传统龙舟都来自这里

上漖村所在的沙滘岛珠水环绕,河网纵横,北有沥滘水道、南有三支香水道,村民世代临水而居,旧时,船是村民主要的交通出行与生产工具之一。同时,珠三角水乡地区对龙舟的需求量大。上漖村南边的三支香水道,江水流速平缓,且在水道与村相邻处有一块面积较大的浅滩,水运交通方便,利于木料的运送和新龙舟下水,是造船的天然良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村民的勤劳智慧,使上漖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造船基地。

20世纪60年代,社会、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龙舟活动也逐渐恢复。第三代龙舟制作人黄寮的长子黄辉、次子黄福(黄剑挺的爷爷)继承父业将造船技术发扬光大。20世纪80年代,龙舟制造进入鼎盛时期。巅峰时期,上漖龙舟一度远销至东南亚和南非。20世纪90年代后期,鼎盛时期过去,受自然环境、经济形势等因素制约,龙厂船数量逐渐减少。至2014年,上漖村剩下的龙船厂不足10家。目前,村里只有7间龙船厂,从业人员30多人,有黄氏、卢氏、梁氏、陈氏四家在经营。现在,上漖村仍以传统龙制作为主要优势,传统龙的市场份额仍然占据珠三角地区九成以上。

然而,传承问题始终困扰着这门古老技艺。黄剑挺说,自家船厂最鼎盛时有三十多个工人。后来他们陆续退休。目前,厂里50岁以下的工人只有两个,都是黄剑挺的侄子,“两人都超过40岁。现在上漖龙船厂工匠中基本没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龙船制作技艺传承的情况不容乐观。洛浦街道方面表示,如今上漖村龙舟制作从业人员锐减、年龄结构不合理,现在从事龙舟制作的人员不及鼎盛时期1/3,且大多是四五十岁,甚至六十岁以上的老师傅。

黄剑挺说,制作龙舟是一项体力加技巧的工作,工作环境差、收入不高且不稳定都影响了年轻人选择这一行。另一方面,龙舟制作全凭师傅的经验,其技艺多为家族传承,这给工艺科学化以及大规模地发展带来困难。与其他制作技艺不同,龙船制作是一门综合的技术,完整打造一条龙船起码要七八个人配合才能完成,龙舟制作传承需要一个稳定的工匠群体,“如果我们龙船厂只剩下三四个工匠的话,将无法完成一条龙舟修造,想传承也传承不下去,最终将导致传统龙船无处可造。”

记者手记:百年匠心沉淀 造就“冠军龙”

番禺洛浦街上漖村龙船制作以精湛技艺闻名,在这里走出的龙舟屡屡夺冠,曾经诞生过上百条“冠军龙”。采访时,每每提及自己打造的龙舟在比赛中夺冠,工匠们都不自觉地露出自豪的表情。

上漖村何以成为“冠军龙”的诞生地?秘诀在于匠心传承。古老船厂里没有太多现代工具,工作环境也不舒适,工匠们熟练掌握祖辈流传下来的独门手艺,以更坚固、更快速为目标,一锤一刀,专心造好一条龙舟。

在我们为龙舟一举夺魁鼓掌时,还应该记住背后有一群“造龙人”。他们以匠心、以传承助力广东龙舟踏浪前行,不断“拼”出新速度。

系列报道策划:秦晖、肖桂来

本篇统筹:肖桂来、何钻莹、吴多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何钻莹、吴多、何瑞琪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陈忧子、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马俊贤

标签:

x 广告
视点!爱玛科技(603529):聚品牌、生产、渠道之力 启长效稳增之新程

爱玛科技(603529):聚品牌、生产、渠道之力启长效稳增之新程

天天看点:我国自主培育高产蛋鸡、白羽肉鸡种鸡首次走出国门

近日,北京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自主培育的1 55万只京红1号高产蛋

山东建成海水淡化工程44个 日产规模60.32万吨|快播报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6月20日讯(记者张敏敏)6月2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

神奇宝贝联盟迎来新赛季古德拉和拉普拉斯_世界新消息

正如Unite官方Twitter帐户所宣布的那样,更多可玩的神奇宝贝加入了Pok&

全球热推荐:风华七载启新程 | 潇湘支付:一“卡”在手,市民美好生活随心享

风华七载启新程|潇湘支付:一“卡”在手,市民美好生活随心享,一卡通,

证监会公布2023年6月证券公司“白名单” 每日热议

据证监会6月21日消息,根据“白名单”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证券公司合规

南开大学2023招生计划出炉,天津招生人数最多,各类招生数据详解-全球热议

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是老牌985工程大学,与天津大学

张江高科:拟参投海通引领区产业基金 认缴出资1亿元

上海海通引领区产业引导母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募集资金规模为人民

天天速读:阿里在杭州成立企业管理新公司 注册资本1000万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杭州橙翼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

异动快报:宝光股份 6003798月31日14点15分封跌停板-热点评|天天日报

8月31日盘中消息,14点15分宝光股份(600379)封跌停板。目前价格12 21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3 亚洲都市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